天气热,多喝凉茶能解暑?听听江门中医怎么说

时间:2025-07-12 21:14:00

江门最近热到“焗桑拿”,高温预警信号持续挂起!这种又热又湿的天气,人特别容易“顶唔顺”。面对暑邪肆虐,如何科学防暑、守护健康?南方+江门健康频道特邀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老年病科兼中医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宋天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从急救到饮食的“防暑全攻略”。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老年病科兼中医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宋天云。

高温湿热,身体“顶不住”?危害不止中暑这么简单。

宋天云表示,夏季高温湿热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就是容易引发热相关疾病如中暑,高温下人体出汗减少、体温调节失衡,可能导致热痉挛、热衰竭或致命的热射病。

同时,湿热环境中大量出汗易导致脱水,造成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引发口渴、乏力甚至休克。高温还会使血管扩张、心跳加快,加重心血管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风险更高。湿热空气会加重呼吸阻力,易引发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此外,汗液滞留会导致痱子、湿疹,潮湿环境也易滋生真菌感染(如足癣)等皮肤疾病。

“暑气夹湿最伤身!”宋天云解释,从中医角度来看,夏季特有的致病六淫之一——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多表现为高热、心烦、面赤等一系列阳热症状。暑性升散,会扰神伤津耗气,而且暑多挟湿,临床症状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

中暑分“阳”“阴”。中暑在中医中称为“暑厥”或“暑风”,是因暑热或暑湿侵袭人体导致气机失调,清窍失养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急症。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与阴暑两类。阳暑主要症状为高热无汗、面红目赤、烦躁口渴、小便短赤,严重时会神昏抽搐;阴暑主要症状有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身热但四肢不温。

万一有人中暑,怎么急救?“老年人、婴幼儿及儿童、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群、户外工作者以及运动员等人群在高温湿热环境中更容易中暑,需特别注意防护。”宋天云介绍,如果遇到有人中暑要结合患者中暑程度进行急救措施。

如果是先兆或轻度中暑,首先要帮助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休息;进行降温,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擦拭全身,扇风或使用空调帮助散热;补充水分,让患者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冰水,若呕吐,少量多次喂水;同时观察症状,若30分钟内未缓解,或出现高热、昏迷,立即送医。

如果是重度中暑或热射病,需立即拨打120,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快速降温,将患者浸入冷水(如浴缸),或用冰袋敷大血管处(颈部、腋下、腹股沟),持续扇风、喷洒冷水,直到体温降至38℃以下;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昏迷,让其侧卧以防呕吐窒息;不要喂水,避免呛咳,等待专业医疗救治。

天气炎热,怎么吃得健康又解暑?

“广东夏季高温潮湿,中医认为此时人体易受‘暑湿’侵袭,导致脾胃虚弱、湿热内蕴。因此,饮食需遵循‘清热解暑、健脾祛湿’的原则。”宋天云建议,在清热解暑方面,多吃凉性、平性食物,如冬瓜、苦瓜、丝瓜、黄瓜、绿豆、西瓜等,避免辛辣燥热食物,以免加重内热。

健脾祛湿方面,湿气困脾易致食欲不振、腹胀,可多吃健脾利湿食材,如薏米、赤小豆、茯苓、山药、芡实,推荐食疗有薏米赤小豆粥、五指毛桃煲汤。

温和补气方面,暑热易耗气,可适当吃莲子、百合、西洋参,避免大补,如人参、羊肉等。同时,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减少油腻、甜食,减轻脾胃负担,推荐清蒸、炖煮等烹调方式。

防暑饮食,小心踩中这些“坑”。

不少市民在防暑饮食方面会存在一些常见误区,需要避免。宋天云提醒,市民不要过度依赖冷饮,冰镇饮料伤脾胃,会加重湿气,建议喝常温或温热的白开水,同时,喝水果过量也不可取;荔枝、芒果、榴莲等热性水果易生湿热,应控制摄入量;寒性水果,如西瓜等不宜空腹吃,脾胃虚寒者少食。

此外,广东凉茶虽好,但也不适合所有人饮用,凉茶寒凉清热,阳虚体质的人过量饮用后会伤脾肾阳气,导致腹泻、腰膝酸冷等症状出现。脾胃虚弱的人饮用后,寒凉会伤害脾胃之气,使脾运化水谷的能力减弱,易出现腹胀、大便稀溏、乏力困倦等症状。

宋天云还为市民推荐了两款防暑药膳:

新会陈皮冬瓜荷叶老鸭汤(清热解暑):食材有老鸭半只、新会陈皮5g、荷叶50g、冬瓜30g、生姜3片。

新会陈皮冬瓜荷叶老鸭汤。

做法:冬瓜无需去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撕成大块,老鸭处理干净后切块,焯水备用;将所有食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出锅前加盐调味。

凉瓜黄豆排骨汤(清热生津+滋阴):食材包括苦瓜1根、排骨100g、干瑶柱20g、黄豆50g、姜丝适量。

凉瓜黄豆排骨汤。

做法:苦瓜洗净去瓤切块,用盐水浸泡片刻去除苦味,黄豆提前泡发,排骨焯水备用;把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5小时左右,调味后即可享用。

撰文:吴惠芳 冯晓琳

策划:李俊

图片:受访者供图

【作者】 吴惠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