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视角“打开”京剧电影 用国粹戏曲讲好“思政大课”

时间:2025-05-08 20:14:00

【光明论坛】

作者:张鹏(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察看重点孵化企业的大模型产品展示,并同这里的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创新格局。随着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数据要素价值深度释放、算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破性发展,展现出强大的认知理解和任务执行能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极大拓展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更显著提升了改造世界的效率与质量,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头雁”效应。这一变革性技术正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模式、社会运行机制和国际竞争格局,成为重塑全球创新版图的关键变量,也是当前国际科技合作与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2016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人工智能列入战略性产业。尤其是进入2025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活力奔涌,成果亮点璀璨夺目。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舞台上灵动鲜活的“赛博秧歌”,到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的火热开跑,一批批智能机器人突破实验室的边界,在技术创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功能迭代日新月异,应用场景持续向更多领域延伸拓展。备受瞩目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掀起落地应用浪潮,凭借算法优化显著降低运行成本,让先进的大模型技术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走进千家万户,深度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与日常生活,成为大众信赖的智能助手。这些精彩纷呈的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综合实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整体性、系统性跨越,彰显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原创算法和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短板。正如“模速空间”某芯片研发团队负责人所说:“我们正在用三班倒的速度,追赶别人起跑十年的赛道。”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正是推动我们攻坚克难的内在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工智能发展既面临“不进则退”的竞争压力,又迎来“换道超车”的战略机遇。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咬定目标、持续发力。首先,要聚力攻关,争取早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聚焦高端芯片、基础算法等“卡脖子”领域,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攻关机制。其次,要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不懈探索,努力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要总结推广模速空间经验,在全国布局一批专业化创新社区。最后,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着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努力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使人才成为智能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从钱学森提出的“思维科学”构想,到今天大模型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能清晰看到,创新的火炬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手中传递。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8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