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无人岛上有“稀客”

时间:2025-04-17 13:06:00

展开广东省地图,雷州半岛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南海上,在湛江2023.6公里海岸线外,近百座海岛如星辰散落,在浪涌间若隐若现,也让湛江坐实了“岛屿富翁”的名号。

提起“海岛游”,多数人总会想起特呈岛的渔歌、硇洲岛的玄武岩、东海岛的碧浪金沙……但在这些热门打卡地之外,还有一群“隐世海岛”蛰伏于潮汐的褶皱中——这就是无居民海岛,即不属于居民户籍管理登记的海岛,它们正在咸涩的海风中静待人类的造访。

2024年,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正式启动海岛资源调查工作,旨在填补湛江96个海岛名录中的部分数据空白。日前,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些鲜为人知的原生态秘境也逐渐显现,进入到公众视野……

“活化石”的家

在东海岛的东南面,一座形似跃动音符的翡翠缎带飘落碧波——这便是海洋专家口中的宝藏小岛南屏岛。据公开资料记载,南屏岛也称鲎沙岛,面积约0.73平方公里,长度约7公里,最宽处不到1公里,因此有着“玉带滩”的美誉。

航拍镜头下的南屏岛就像一个巨大的“音符”。 李天统 摄

在这座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袖珍”小岛周围,却生活着两大古老生物——脊椎动物演化“活化石”文昌鱼以及地球上唯一的蓝血“活化石”鲎。

清晨的海面雾气笼罩,仿佛也给远处的海岛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此时,在几名有丰富航海经验的渔民向导协助下,调查队伍朝着目标海域进发,去揭开南屏岛潮间带生物的神秘面纱。

由于岛上没有码头,渔民只能把船行驶到浅海处抛锚,先稳住船体,再下采泥器,随着采泥器从海床提起一抔黄黑色泥沙,数条银丝般的生物在阳光下骤然显现。“是文昌鱼。”队伍里的人喊了出来。

文昌鱼其实并不是鱼,它被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揭示脊椎动物起源的钥匙”。在5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它没有脊椎骨,不容易留下化石的遗迹。但它也神奇地没有灭绝,直到成为历史见证者般的“活化石”。

文昌鱼。 何玲 摄

当阳光照在甲板上,文昌鱼琥珀色的脊索在游动时折射出珠母贝的光泽,这种距今五亿年的古老游弋姿态,既无鱼类的迅猛摆尾,亦无乌贼的喷流突进,而是静静地演绎着生命史诗;另一边,在岛上的海滩上,调查小分队也发现了鲎的爬行踪迹……

如果说南屏岛是沙质潮间带书写的生命密码本,那么鸡笼山岛便是山海共同雕琢的立体诗篇。

在距离湛江市区70公里的廉江海域,一座形如三角的宝藏岛屿静静矗立,这便是廉江市唯一的海岛——鸡笼山岛。据《石城县志》山川篇记载:“鸡笼山,在城南六十里,石门内海汊中,四周皆水,卓然特起,高出海旁诸山数十丈。形圆如笼,为东桥、南桥、两家滩三江的汇流处。”

三江汇流处的潮汐正如手持刻刀的雕塑家,它们会在岛上凿出怎样的生态长卷?

作为湛江红树林37个保护小区内唯一一个咸淡水交界海岛型的保护小区,鸡笼山岛的物种分布异常丰富。

岛的边缘是绵长的海岸,银叶树、海漆、桐花树等红树高低错落,与周边的海滩、湿地连成一体共同构成湛江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良垌保护小区”,行走在林间,宛如踏足一片密林仙境。

小岛的腹地则生长着一种名为尖叶卤蕨的植物。据了解,卤蕨属多年生蕨类,对环境要求十分挑剔,目前已经被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

当鸡笼山岛的潮汐仍在雕琢尖叶卤蕨的生存边界,调查船只已调整航向,朝着琼州海峡破浪前行。

海中央的“绿洲”

“今天天气不错,风浪不大,应该能顺利完成三座无居民海岛的调查目标。”从徐闻码头出发,航行约半个小时,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的调查队伍已进入外罗水道的范围。

外罗水道,原名外罗门水道,在徐闻县东岸与尖担沙、罗斗沙之间,为中小型轮船由东北进入琼州海峡的重要航道。该航道十曲九弯又狭窄,水流湍急,并且多暗礁,曾多次发生沉船搁浅,因此也被附近渔民称为“阎罗王水道”。

就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上,却坐落着三座无居民海岛。随着船只靠岸,一座形似罗斗的沙质岛渐渐显露身形,这是今天调查的首站——罗斗沙岛。

据公开资料记载,罗斗沙岛成形于清康熙年间,距今约有400年历史。这里盛产黄花鱼、石斑鱼、马友鱼等,是广东省内最主要的黄花鱼场之一。

“此行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要看看这里的红树成林情况。”据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高级工程师杨锋介绍,多年来,受采砂、台风、海浪侵蚀等影响,该岛面积逐年缩小。为了修复海岛,湛江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其生态环境,种植红树林来防风固沙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

此时正值桐花树开花的季节,穿梭在红树林中,桐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调查队伍横跨海岛开展踏查发现,2021年起陆续种下的红树,在经历台风“摩羯”的肆虐后依旧郁郁葱葱。

队伍继续前行,岛上海沙细软,金黄的沙地上一片片形似刚发苗的小松树且红绿相间的野生植被分外惹眼。

“这是碱蓬,一种户外的‘极品野菜’,你们可以尝尝味道。”此前,岛上并无这种植物,在开展红树林试种试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特地带了一些种子随机播撒,红树长起来之后,这些碱蓬也跟着落地生根了。

同行的人摘下一株送入口中,伴随轻微的脆响,淡绿色汁液渗出,舌尖继而泛起海苔般的鲜咸,尾调竟有野生荠菜的甘甜。据了解,碱蓬这种植物喜欢生长在沙滩或者盐碱地,在《纲目拾遗》中有记载,碱蓬有清热、消积的功用,能治疗瘰疠和腹胀清热。

在罗斗沙完成调查后登船,往北部行驶不到10分钟,调查队伍来到了第二站——红眉沙岛,尽管它与罗斗沙岛同为沙积岛,距离相近,大小也差不多,但是岛上却不见任何植物。

红眉沙全貌。 何玲 摄

不过在岛的另一边,大家却发现了有鸟群在滩涂上觅食的踪影。随即,调查队伍在滩涂上,种下20余株不同品种的红树。“过一段时间我们再来看看吧,希望这个岛也能像罗斗沙岛一样‘沙地’变‘绿洲’。”杨锋说道。

调查队伍在岛上种下红树。 何玲 摄

此行的最后一站为拦船沙。摄影师航拍镜头下的小岛,宛如一条海神遗落的“金腰带”,据当地渔民所说,该岛周围经常出现船只搁浅现象,对于航船来说恰似拦路之虎,因此得名拦船沙。

拦船沙形似一条“金腰带”拦在外罗水道附近。 何玲 摄

午后三时许,完成任务的调查船只调转航向,螺旋桨搅动的浪痕在船尾渐次平复。这些散落在湛江海域“隐秘的角落”,既是丈量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天然标尺,更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上实验室。接下来,湛江将以科学丈量的精度与生态守护的温度,为海岛保护提供新的方案。

撰文:邓安祺

【作者】 邓安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