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扎实推进“物业降诉、服务提质、治理提效”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社区书记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福莱山街道开展“共解物业难题,共建幸福家园”物业领域矛盾化解专题社区书记论坛活动。
一
群策群力 解法共研

43名社区书记、副书记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围绕社区日常工作中高发的隐私权争议、物业费拖欠、停车纠纷、养宠纠纷、噪音纠纷等真实案例,分组开展研讨、模拟调解演练,紧扣法治化、专业化要求,用法律准绳厘清矛盾焦点,寻找高频问题最优解。
二
情景再现 以案释法
小组研讨结束后,各组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演绎、现场汇报等形式,围绕案例背景、调解思路与技巧、对后期社区工作的启示等开展分享交流。
图片横向轮播丨滚动
同组的律师以案释法,对该类型案件进行专业剖析和精准阐述,为大家进行了相关的法律解读,提出了有指导性的处理建议,以及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依法履行职责、规范语言行为、防范法律风险,帮助社区书记“解惑”又“解渴”。
三
畅谈感受 智启新程
依云社区党支部书记 蒲蕾

随着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社区物业领域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此次书记论坛通过专业律师的精准剖析,提升了我在今后社区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同时通过与各位优秀的社区书记共同探讨基层治理之道,深入交流,互学互鉴,也让我深深感受到社区工作要运用好“法律+协商”组合拳,切实推动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也将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到社区“依家人”基层治理平台中,提升治理平台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持续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更强大的矛盾化解合力,为居民营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共建社区“幸福家园”。
华电社区党总支书记 程倩

本次物业矛盾化解专题书记论坛让我深感矛盾调解工作必须紧跟法治步伐。在小组案例讨论过程中,通过专业律师的案例解析,我们系统掌握了物业纠纷中的法律边界;与兄弟社区书记的“噪音扰民纠纷调解”经验交流,启发了多元化解机制的新思路。
这次论坛既是一次法治思维的洗礼,更是一场治理能力的实战培训。化解社区矛盾既要握紧法律标尺,也要架好沟通桥梁,更要用好党建纽带。今后,我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区矛盾调解实践中,推动成立由党员牵头的调解智囊团,把矛盾化解在协商对话中,让法治真正成为社区和谐发展的压舱石。
海信社区党总支书记 孙明伟

通过参与此次矛盾纠纷调解案例研讨,我收获颇丰。活动形式新颖,案例贴合实际,大家以情景演示汇报或阐述式汇报的方式进行讲解,律师的适时点评和协助,给出了专业法律视角与建议。这不仅拓宽了我对矛盾调解的思路,更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物业矛盾处理上,创新方法与专业法律支持至关重要。此次活动通过众人交流及律师助力,也为后续社区矛盾调解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切实提升了我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能力。
天山社区党支部书记 孙晓华

本期书记论坛我深感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情景剧将物业矛盾具象化,例如邻里宠物纠纷、邻里摄像头隐私权纠纷等案例的生动演绎,让我直观感受到矛盾背后的复杂诉求。通过模拟谈判和律师的点评,我深刻认识到:化解矛盾不仅需要耐心倾听,更要精准抓住核心症结,在法规框架下寻找柔性解决方案。此次活动显著提升了我的三项能力:一是“共情沟通力”,学会用换位思考破除对立情绪;二是“政策运用力”,能快速关联《物业管理条例》等条款,增强调解权威性;三是“预判处置力”,通过案例分析提炼工作思路,提前介入潜在风险。未来工作中,我将把情景模拟融入社区议事会,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定期演练矛盾处置预案,让“事后灭火”转向“事前防火”,以更专业的服务能力筑牢社区和谐基石。
凤台社区党总支书记 单东

参加此次书记论坛,我深感社区治理既要有温度,更需讲方法。在分组研讨的过程中,律师带领我们将法律框架嵌入案例中的治理场景,为破解老旧小区权责不清、管理失序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社区治理创新不能脱离法治轨道,只有以法律为标尺厘清治理边界,用法治手段保障群众权益,才能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矛盾就地化解”的善治目标。
作为社区带头人,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社区治理既有法治化的“面子”,更保留邻里守望的“里子”,真正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
本次书记论坛通过法治化调解手段的互鉴共融,帮助书记、副书记拓宽视野、碰撞思维,掌握“一案一策”的化解技巧,提升矛盾纠纷调解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下一步,福莱山街道党委将积极联动辖区各类资源,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将物业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共建和谐有序“幸福家园”。
责编:童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