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芝罘湾港区,载有50台商品车的集装箱经滚装船顺利完成卸货后,随即通过铁路车列直发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后发往中亚。这标志着烟台港无缝衔接“国际海运+国内铁路”,成功开启进口商品车“到港即转运、箱货零拆箱”业务新模式,不仅刷新港口外贸商品车海铁联运效率,更以“一箱到底”的创新实践,为商品车国际海铁联运模式提供了高效低碳的“烟台港方案”。

传统国际商品车贸易需要经历“国外装箱-海运抵港-拆箱入库-二次分拨”的多环节周转,从船舶卸货到铁路装车全程耗时2—5天,且仅在港内进行拆箱再装配就可能产生10%的货物损耗风险。针对此痛点问题,烟台港联合山东均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进行全链条整合,在韩国港口商品车装箱时采用适配铁路运输的40英尺专用集装箱,抵港后通过汽运倒装至铁路车辆,彻底消除传统流程中的1次拆箱、2次装卸环节。

为保障物流高效运转,烟台港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利用“路-港”合署办公优势叠加,协调国铁济南局济南物流中心提前72小时调配足量适载车厢,精准规划编制生产计划,强化“港站直通”“甩挂热接”高效联动,确保进口货物“下船就可上车”,实现“烟台-韩国”商品车国际中转海上大通道和铁路“无缝衔接”。同时,为加快通关效率,通过与海关监管部门建立线上联控机制,烟台港获批“汽车集装箱信用监管”模式,享受“申报放行-途中抽检”的弹性监管政策,仅用4小时即可完成“卸船-转运-称量”海陆转运连续作业,较传统转运模式压缩20%的港内操作时间。据测算,在港口、口岸部门的通力协作,仅需4小时即可将港内车列送入蓝烟铁路线,半月后直达新疆口岸组成国际过境班列发往中亚。
山东港口烟台港将持续深化跨境物流运输方案,以更人性化的运输机制,更灵活的生产组织,更高效的资源协同,为进口商品车直达内陆地区打造“量身定制”的物流保障体系,聚焦“功能、服务、品牌”,全力打造综合性、专业化商品车码头,将完备的“供应链”打造为客户满意的“共赢链”,更好的发挥烟台港在促进陆海双向对外开放、助推国内外贸易互联的积极作用。
责编:童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