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4日讯(记者 方彦博)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展现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的韧性与潜力,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今年一季度,有超过4000家在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过七成,合计实现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68%;有700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实现同比翻倍以上增长。
从行业分布来看,消费类上市公司以及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科技类企业成为贡献增量的主力军。有市场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内需消费为支撑的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
科技与消费共振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开端,直接关系到全年目标的实现,一季报也为上市公司上半年乃至全年的业绩表现提供重要参考。
Wind数据显示,在A股约5400家上市公司中,有超过400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有1159家,超过10亿元的有182家;增速方面,增幅在100%以上的超700家,其中73家业绩涨幅超过1000%。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在今年的一季报中,科技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将这一趋势体现淋漓。
记者注意到,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与数据中心升级浪潮带来新机遇,多家科技类企业取得历史上最好一季度业绩表现。
AI芯片企业寒武纪(688256.SH)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实现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同比扭亏。
胜宏科技(300476.SZ)经营业绩突破历史新高,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12亿元,同比增长80.31%;归母净利润9.21亿元,同比增长339.22%。胜宏科技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坚定“拥抱AI、奔向未来”,占据全球PCB制造技术制高点,凭借研发技术优势、制造技术优势和品质技术优势,公司高价值量产品的订单规模急速上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芯动联科(688582.SH)、长川科技(300604.SZ)、思特威(688213.SH)、士兰微(600460.SH)等半导体企业均取得超过10倍的业绩增长。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消费领域,在“扩内需”政策东风下,消费类上市公司持续发力,在一季度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业绩增长超过100%的331上市公司中,消费类企业超过50家。其中,家电类企业*ST同洲(002052.SZ)、惠而浦(600983.SH)同比增幅超10倍;ST华通(002602.SZ)、光线传媒 (300251.SZ)等文化传媒板块上市公司也表扬亮眼,单季度盈利均超10亿元。
龙头民企表现亮眼
从企业类型上看,民营企业在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长明显颇为稳健,特别是在细分产业中的龙头民企,表现出强劲动能。
牧原股份(002714.SZ)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0.61亿元,同比增长37.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91亿元,同比增加288.79%。
公司在近期的业绩会上称,年初至今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逐月下降,3月已降至12.5 元/kg。当前公司的生产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后续公司会做好疫病防控与生猪的健康管理,提升猪群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各类生产指标,有信心能实现今年成本下降的目标。
比亚迪(002594.SZ)在全球销量的持续攀升的带动下,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扣非净利润为81.7亿元,同比增长117.8%。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100.08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比亚迪乘用车和皮卡的海外市场销量超过20万辆,同比增长110%。比亚迪2025年全年汽车销量目标为55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将成为重要的增量市场,销量目标为80万辆。
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归母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一季度电池销量超过120GWh,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储能销量占比接近20%。公司一季度销售净利率达到17.5%,创近期新高。
受益于AI技术的发展和算力需求的增加,新易盛(300502.SZ)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2亿元,同比增长264.1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3亿元,同比增长384.54%。
(财联社记者 方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