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热性。
(1)铲子、勺子、铁锅都是利用导热性好的金属制作。而铲子、勺子、铁锅的手柄都是利用导热性差的塑料、橡胶、木头等制成。

(2)砂锅的导热性不好,所以关火后,砂锅中的水还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各种陶瓷碗的导热性也不好,所以刚刚盛了热饭的碗并不太热。

2.导电性:各种厨房电器的导线都是用的导电性好的铜线制成。导线的外皮、插头的外壳等都是利用绝缘性好的塑料、橡胶制成。

3. 比热容:给同样多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油的温度升高的更快,是因为油的比热容比水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油升温更快。
4.沸点:
(1)用油炸食物可以使食物变得酥脆,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炸东西的时候可以使食物中的水分汽化,食物变干。
(2)少量的水滴入高温的油锅,因为油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水会迅速汽化,体积迅速膨胀,就像爆炸一样把油溅开。

(3)使用高压锅可以提高水的沸点,是因为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锅内的水汽化出的水蒸气使气压升高,所以沸点会升高,使食物更容易煮熟。

6.汽化和液化。
(1)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不是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来的小水滴。水蒸气遇冷会放热、降温液化,所以一般气温比较低的厨房看到“白气”更多。

(2)用水壶烧开水,壶嘴附近几乎看不到“白气”,而在远离壶嘴一定高度会看到明显的“白气”,是因为壶嘴处的温度接近水蒸气的温度,水蒸气不易液化,远处的气温低,液化现象明显。

(3)倒半杯热水,会看到杯子内壁上半部分有小水珠,这是因为水中汽化出的高温水蒸气液化在温度较低的杯子的内壁上。

7.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
(1)炒菜时食物很快会变咸,而腌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变咸,是因为(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
(2)做饭时闻到饭菜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8.沸腾。
烧水的时候,听见水中发出嘶嘶声,这时水并没有烧开。等水沸腾的时候会看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水中上升并且变大,到水面破裂,此时反而听不到嘶嘶声了。(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