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怎么把饭煮熟还自动保温的?

时间:2024-09-13 08:18:08

说起电饭煲,大家都知道这家伙就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将生米煮成熟饭的。大米受热后,内部分子加速运动不断相互碰撞而突破分子能垒而膨胀,同时吸收水分(如果没有水分,那煮的不是米饭,煮的是糊锅巴),其实就是一个热胀的过程。

米煮熟了,就是大米在高温的淫威下服软了,大米变得松软可口了,其实是因为内部的高分子糖类和蛋白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等于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这是不可逆的,这就是熵增对吧。

1.从生到熟到底发生了什么?

蛋白的折叠发生紊乱,聚集沉淀,失去活性,细胞挂了,就熟了。当然高温让食物有机物氧化碳化,那就是糊了。

图1

通过热能的传递,我们可以将大米煮熟,也可以将其他食物煮得稀巴烂,所有食物变熟了,通过各种能量最终转换为热能而变熟的,什么高压锅、电磁炉、蒸锅等等。

2.电饭煲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

电饭煲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一个限温容器,可以简单描述为:

放米加热限温饭熟保温

可以通过下图了解电饭煲基本基本功能,由单片机或称之为微电脑芯片进行集中控制,输入信号采集主要包括前面板功能按键和温度传感器的读取。


图2 电饭煲结构图

前面板功能按键的功能,比如功能选择(精华饭、煲汤、稀饭、石锅饭等,其实就是控制不同的加热的方式、烹饪曲线和加热的时间)、保温、预约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顶盖和底盘温度状态,饭有没有熟,锅内温度是否异常、是否温度低于下限值就靠这温度传感器来判断了。

单片机输出功能,若检测到饭熟了,总得告诉肚子咕咕叫的你吧,首先断开加热盘供电停止加热,然后通过显示电路、指示灯或者蜂鸣器进行外部显示或提示:开饭啦!

3.电饭煲是怎么知道饭熟了的?

刚刚已经提到了温度传感器哈,一般水烧开了温度也不会超过100℃,但是水烧干了,温度会继续上升,温度传感器的的实时数据会传给单片机进行识别,当检测达到设定的限值由单片机驱动继电器触点闭合断开加热盘停止加热,然后,电饭煲提示:饭煮好啦!

当然传统的电饭煲是通过磁钢和杠杆开关实现的自动切断加热。啥是磁钢,其实是一种限温器,加热盘中间凸起的那个东东,它内部装了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就切断电源了。

4.电饭煲怎么进入自动保温的?

煮好饭看电视剧太专注的你忘了吃,电饭煲会自动进入保温模式。当然还是温度传感器,它检测到低于80℃时(这个80℃是常规的下限值,不要纠结我有没有写对哈),会通过控制继电器触点吸合开始给加热盘加热,使电饭煲内温度保持在80~100度范围内。好了,电视剧慢慢看,啥时候想吃都是热乎乎的饭。

传统的电饭煲是通过保温开关实现的,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如此反复,就达到了保温效果。

5.什么是IH电饭煲?

传统电饭煲都是采用直接加热,就是给加热盘加热再传递给内胆(就是装米的内锅)从而完成对米饭或者食物的加热,这种方式虽然效率高,原理简单,但是米饭并不可口,软硬不一,味道欠佳。现在比较流行的高端电饭煲采用IH加热方式。IH就是Induction Heating,电磁感应加热,类似电磁炉的热传递方式,加热比较均匀活力更旺、功率可调,模拟真实的加热环境,更接近土灶锅的口味,是不是想起小时候老家土灶那种香喷喷的饭菜的味道啊,流口水了!

图3 电饭煲加热

6.电饭煲哪些地方要经常清洗?

第一个地方是排气阀和盖板,这两个地方积累了上一次煮饭的蒸汽(你是不是n次没有取下排气阀和盖板清理了,打开看一下,保证食欲打折,哈哈),长时间不清洗容易滋生细菌和病菌;

第二个地方是发热盘,如果表面有很多污垢,会影响传热性能,导致无功功耗加大,就是说会耗多余的电。发热盘中间的传感器也同样重要,如果表面脏污,会导致煮熟的米饭半生不熟。可以用洗洁剂或牙膏刷洗,不过清洗前记得彻底断开电饭煲电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