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破陋习减负担 移风易俗为幸福“加码”

时间:2025-07-08 08:36:00

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不良婚俗给很多家庭带来负担,让婚礼变了味。近年来,镇平县枣园镇以党建为引领,聚焦解决群众关注的红白事负担重,让移风易俗从“纸上约定”变成“脚下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动能,真正实现了为爱情“减负”,让幸福“加码”。

“儿子儿媳把办婚礼省下的3万元,用在搭建蔬菜大棚上!我是双手赞同。”枣园镇辛营村辛玉顺谈起儿子的婚礼满脸堆笑。辛玉顺家的蔬菜大棚是全家人的生活底气,把婚礼节省的钱用在家庭持续发展上,让生活更有底气和源源不断的后劲。

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顽疾,枣园镇按照县文明办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在全镇19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村民议事会商定《红白事简办十条》,明确礼金封顶200元、酒席每桌不超300元、车辆限6辆等硬杠杠。把字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融入心里,这样办事就有了遵循,群众不再为花钱多而难为情。

文明新规让办事不再是负担,全镇红白事平均支出下降45%,户均年减少人情开支近千元,省下的资金纷纷流向果蔬种植、家庭养殖等产业,涌现出12个特色产业示范户。通过发展生产,幸福生活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婚礼上“农机具陪嫁”取代天价彩礼,文化墙上“孝善榜”记录凡人善举,农家院里“积分存折”写满正能量。当下,在枣园镇文明新事层出不穷,“崇尚新风尚、争做文明人”在枣园镇已蔚然成风。

乡风淳朴,乡村兴旺。为更好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镇平县文明办统筹文明乡风建设行动、陈规陋习问题专项整治、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三项工作,根据各行政村文化实际和经济实力,结合移风易俗工作要求,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通过主题系列活动与专题单项活动相结合、参与性群众文化活动与精品展示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文艺进基层、戏曲下乡、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利用“我们的节日”开展清明祭英烈、相亲交友、孝老爱亲、先进表彰等活动。

“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依托全县4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全县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传、移风易俗普法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践行文明新风,争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镇平县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主任魏兴说。

全媒体记者 谭亚廷

编辑:辛灵飒 初审:陈丹丹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