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外出踏青需警惕被动物所伤

时间:2025-04-06 21:23:00

四川在线记者石小宏

春天来了,正是人们外出踏青、郊游的最好时机。然而,随着气温回升,各种动物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宠物因外出活动增多更容易情绪激动,野生动物进入繁殖期后变得更具攻击性,而昆虫的叮咬和蜇伤也随着春季的到来愈发高发。外出踏青万一被动物所伤咋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的钟梅、代浩为大家支招外出踏青时被动物致伤后的有效处置办法。

被动物“咬”了冲洗伤口很关键

春天里的动物致伤,往往发生得突然,如何在关键时刻迅速应对?第一时间冲洗伤口很关键。无论是被猫狗咬伤、蛇咬伤,还是被昆虫叮咬,清洁伤口永远是第一步!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使用肥皂或消毒液辅助清洗。如果伤口较深,可以用稀释后的碘伏消毒;对于浅表伤口,可用酒精消毒,但对于深度伤口或皮肤破损严重的情况,酒精的刺激性较强,不建议直接涂抹,以免加重疼痛和损伤。

止血与包扎则视情况而定,如果伤口出血较多,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但不要用力过猛。若是浅表伤口,冲洗后可轻轻包扎;若是深度伤口或被毒蛇咬伤,保持伤口清洁,尽量不要包扎,因为包扎可能导致毒液扩散或引发局部缺血等问题。

同时,被猫狗咬伤或抓伤后,哪怕伤口很浅,也要尽快到医院接种狂犬疫苗。如果被蛇咬伤,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尽量记住蛇的外貌特征,帮助医生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被昆虫叮咬,如果出现红肿、瘙痒等轻微反应,用冰敷缓解即可;若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常见动物致伤的处理方法还有这些

被猫狗咬伤或抓伤:猫狗的牙齿和爪子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破伤风病菌等危险病原体。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是防止感染的唯一有效手段。即使没有明显伤口,也建议咨询医生,因为有时一些微小的皮肤破损可能不易察觉,但仍存在感染风险。

被毒蛇咬伤:不要吸毒液,受伤后保持冷静,尽量减少活动,避免毒液扩散,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后立即就医。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以稀释可能存在的毒液。

被蜱虫叮咬:蜱虫可能传播多种疾病,不要直接用手拔除蜱虫,避免虫体残留。可用酒精或碘伏涂抹蜱虫,待其自行松动后再用镊子取出,并妥善清洗伤口,若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在蜱虫叮咬高发地区活动时,建议穿着浅色、光滑的衣物,减少蜱虫附着的机会。

被蜂蜇伤:被蜜蜂蜇伤后,用镊子轻轻拔出毒刺,清水冲洗后冷敷。若出现过敏反应(如全身瘙痒、呼吸困难),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被黄蜂蜇伤则需要格外小心,因为黄蜂的毒液呈碱性,与蜜蜂不同,处理时应使用酸性物质(如食醋)进行中和。在野外遇到蜂群时,不要惊慌乱跑,应就地蹲下,用衣物遮住头部和颈部,等待蜂群散去。

外出踏青这样做可避免被动物致伤

首先是外出时要谨慎靠近动物。春天里,许多人喜欢带孩子接触小动物,但不要随意挑逗猫狗等宠物,尤其是陌生动物。如需到野外郊游时,穿长袖长裤,戴帽子和手套,减少皮肤暴露,防止蛇虫叮咬,在野外活动时,可以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虫剂,减少蚊虫叮咬风险。在森林、草地等蜱虫出没较多的区域,尽量避免长时间坐卧,避免直接接触草丛和灌木丛。

其次需加强对儿童和老人的保护。儿童对动物的好奇心强,但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家长应时刻看护,避免其单独与陌生动物接触。老人反应相对较慢,行动也不如年轻人敏捷,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选择人员较多、环境较为安全的区域,随身携带必要的防护工具,如驱虫喷雾、小急救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