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天下丨佩通坦“下台”背后,是泰柬百年恩怨

时间:2025-07-03 20:50:00

7月1日,泰国宪法法院决定暂停佩通坦行使总理职权。谁能想到,这背后是泰、柬两国数百年的争端和政治家族几十年情缘的交织。

佩通坦政权危机的导火索,是佩通坦就泰柬边境冲突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的一段通话录音被公开,她在电话中称洪森“叔叔”。

柬方为什么公开录音?泰国总理佩通坦和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同为有着跨国世交的政治家族的新生代,为什么迅速将双边关系推向战争边缘?

《夜观天下》邀请到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张超哲来分析一下。

01

泰柬边界问题是殖民时代遗留的“伤疤”

泰、柬两国一直存在着边界问题争端,其根源是法国殖民时代遗留的“伤疤”。

目前泰、柬两国边界纠纷中,最重要的当数柏威夏寺及其周边4.6平方公里领土的归属。

泰柬关系的恩怨,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的暹罗王朝(泰国前身)日益强大,与高棉帝国(柬埔寨的前身)就寺庙归属和边界问题多次兵戎相见。这段历史塑造了柬埔寨认为泰国是“压迫者、入侵者”的集体记忆。

在柬埔寨班迭棉吉省波贝市拍摄的位于柬泰边境的波贝检查站。 新华社发(棉吉摄)

法国殖民高棉之后,1904年与暹罗签署边界条约,将柏威夏寺划归了暹罗。但是1907年,法国在绘制勘界地图时又将其划入柬埔寨。

法国退出中南半岛后,柬埔寨将这一争端提交海牙国际法院,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最后判决该寺庙归属柬埔寨,但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的主权归属问题未明确。2013年,国际法院明确判决将该寺庙周边区域判归柬埔寨。

但泰国一直不承认国际法院的判决。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以柏威夏寺为代表的诸多边界地区,长期存在管辖争议,成为泰柬双方边境冲突的爆发点。

进入21世纪以来,边境冲突频频上演。比如2003年金边的反泰暴动,2008年柏威夏寺“申遗”事件引发的武装冲突,2011年的军事对峙事件,2013年的国际法院判决引起的双方冲突等,无不表明殖民历史遗留问题的巨大危害。

02

两国领导人为啥迅速全面决裂?

双方也确实做出了努力。5月28日两国边境发生交火后,两位领导人都希望迅速解决边界争端,增添执政功绩。

5月29日,也就是交火后第一天,佩通坦就与洪玛奈紧急通话,缓和局势,同时两国军方高层也在边境联络处举行了会晤。6月8日,双方还就争议地区达成重要共识。6月14至15日,两国时隔12年后首次召开联合边界委员会(JBC)会议。

然而,6月15日的一通电话改变了一切。

6月15日,佩通坦与洪玛奈的父亲洪森通话,6月18日电话录音剪辑后被公开,将佩通坦推入执政以来最危险的境地。

2025年7月1日,在位于泰国曼谷的总理府,佩通坦(中)出席内阁会议后离开。新华社发(拉亨摄)

佩通坦为了展示“保卫主权”的强硬姿态为自己续命,于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升级冲突。比如批准军队在“翡翠三角”一线加强侦察,授权军方封锁全部陆路口岸,公开点名柬埔寨纵容跨境电诈中心,向柬挥舞“断电”与口岸封锁的制裁大棒。

洪玛奈同样陷在“接班合法性”“执政能力不足”的漩涡中,柬方行动也步步加码。6月2日以“侵犯主权”为由扣押泰军无人机,随即宣布将4处争议领土单方面提交国际法院裁决,后来又切断泰国宽带、限制天然气输入,宣布停播泰国影视、冻结泰国投资审批等。

2023年8月10日,柬埔寨候任首相洪玛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参加政务活动 新华社发(李莱摄)

更复杂的是,边境对峙已经与跨境犯罪、区域安全叙事交织在一起。泰国媒体反复渲染柬境内网诈园区残害泰籍劳工的血泪故事,洪玛奈则指责泰国非法木材走私和军警纵容跨界犯罪,双方各执一词,却都在国内收获掌声。

03

两国边境危机的前景

接下来局势演变的关键,在两位政治世交的后辈的国内处境。如果泰国政局趋稳、柬埔寨完成内部整合,双方可能重新激活联合边界委员会,将技术勘界与法律争端分轨处理。反之,只要民族主义仍是主要执政筹码,双边机制便难以恢复。

从目前迹象看,两国边境冲突很难升级为局部战争。因为受到各自政府的财力约束,东盟内部的舆论牵制,以及中美两国和柬埔寨曾经的“宗主国”法国的影响,本轮关系紧张继续升级为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小规模、多频次、仪式化”的边境冲突,大概率会持续下去。

主播:田珊

文案:张超哲 李林珊

摄像:周芷冰

制作:郭雨荷

美术:张珍

校对:徐海鹏

审核:钟莉 刘若辰

川观新闻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