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学会“思考”了!
在成都高新区的一间实验室里,一台搭载悠然无界大模型的机械臂正自主执行任务——它不仅能识别桌面上杂乱的物品,还能根据指令将杂物分类稳稳放入托盘,遇到突发干预时实时调整路径,全程无需预编程。
4月28日,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考拉悠然)联合上海码极客正式发布“悠然无界”大模型及MAGX空间智能硬件产品家族,宣布突破AI从“数字规则”到“物理生产力”的边界,全面迈入空间智能新时代。悠然无界大模型也是首个面向空间智能的跨空间、跨任务、跨本体的世界模型。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从二维到三维
在成都为机器人打造“立体大脑”
“我们不是在训练一个会聊天的AI,而是在成都为机器人打造真正能思考、能行动的‘大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考拉悠然CEO沈复民表示,当前全球大模型技术虽在数字世界中表现卓越,但90%以上未能真正作用于物理世界。

沈复民
“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能生成文本、图片,却无法叠被子或清洗零件。”他认为,跨越数字与物理世界的鸿沟需依赖“世界模型”,即通过多模态感知、推理、决策与交互反馈能力,实现任务在真实场景中的泛化执行。
“悠然无界”大模型基于考拉悠然此前发布的产业通用大模型升级而来,强化了空间感知、物理常识理解及跨任务规划能力,首次将AI能力拓展至三维立体空间,赋予机器对物理世界的深度理解与交互能力。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
这一突破使机器能够感知力、速度、方位等三维空间要素。例如,模型能理解“杯子放在桌面上不会穿透”的物理规律,并据此调整机械臂的动作轨迹。
沈复民以演示画面为例:搭载该模型的机械臂可自主清理桌面,根据物品属性分类放置,遇人工干预时实时调整路径,全程无需预编程。
三项“无界”定义空间智能
将在成都世运会期间展示执勤机器人
采访时,沈复民强调其“三个无界”特性,这些特性将推动人工智能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的生产力转化。

具体来看,空间无界,即大模型实现数字空间、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跨域协同。例如在应急管理中,通过卫星、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等多终端联动,自主监测灾情并执行灭火决策。
任务无界,即传统工业机器人需针对每项任务单独编程,而“悠然无界”仅需自然语言指令即可生成操作序列。例如同一机械臂可完成分拣、搬运、螺丝紧固等多样化任务。
本体无界,即大模型适配无人机、机械臂、机器狗等不同硬件本体,根据设备特性自主规划任务。沈复民透露,公司正与成都相关单位联合开发园区巡检机器狗,并计划在成都世运会期间展示执勤机器人。他强调,技术核心在于“赋予硬件大脑”,“现有机器人多缺乏自主决策能力,我们的模型让它们能像人一样理解任务、分解步骤并执行。”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在场景方面,悠然无界大模型已在电力巡检、物流分拣、城市治理等领域应用。例如,在工业分拣领域,机械臂通过视觉定位抓取杂乱货物,动态调整分拣策略。再比如,作为四川省科技重大专项,系统通过多终端协同实现森林防火监测与处置。
除了技术,考拉悠然也正在构建产业链与标准体系。沈复民表示,公司正牵头制定多模态世界模型技术标准,并联合省内机器人、无人机企业共建空间智能产业链。“一流企业做标准,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突破和生态协同,带动终端应用企业共同发展。”
对于未来,沈复民认为空间智能的普及将依赖场景化落地。“不是一次性展示所有功能,而是通过火灾救援、工厂分拣等具体案例,让市场逐步理解技术的生产力价值。”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成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