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喜欢潮流。当前,“老非遗”已成为现代时尚潮流的新密码。
姑苏古城,一河一巷皆成画卷,一街一坊尽显风华。随着苏帮菜在英国伦敦精彩亮相,苏绣技法在国际时装周广受好评,苏州排(回)须这一千年流苏技艺融入年轻人日常,非遗也由单一的产品贩卖向文化输出和品牌升级转型。
作为苏州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保护区、姑苏区立足深厚的历史积淀,充分发挥老字号集聚优势,创新利用非遗资源,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有机融合。
PART.01
舌尖上的文化“输出”
北京时间4月3日晚,拥有268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松鹤楼”在英国伦敦唐人街揭幕海外首店。作为商务部首批认证的“中华老字号”及苏州现存最悠久的苏帮菜品牌,此次出海不仅是美食版图的拓展,更传播了苏式美食文化。

门店选址唐人街核心商圈,三层新中式建筑巧妙融合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理念与现代极简美学:外立面红砖墙体与落地玻璃虚实相映,鎏金匾额与玄铁窗框等细节透出历史底蕴。300平方米空间内,既有容纳百人的大厅,亦设西式独立吧台,实现东方匠艺与西方餐饮文化的创新对话。

为传承苏帮菜“不时不食”精髓,门店首创“双厨房”运营模式:苏州总店非遗团队驻场把控传统工艺,蟹粉系列保留古法制作,苏式茶点坚持现做现蒸。同时针对英国市场,选用本地海鲈鱼创新演绎经典“松鼠鳜鱼”,实现传统技艺与本土饮食的平衡。


除餐饮服务外,门店将定期举办苏绣展演、评弹音乐会、碧螺春茶艺沙龙等活动,打造“可品尝的美食博物馆”。通过味觉、视觉、听觉的多维体验,让海外食客在享用江南风味的同时,沉浸式感受苏州文化的细腻与雅致。
PART.02
针尖上的时尚突破
近日,在2025年秋冬上海时装周T台上,EP雅莹“牡丹幻境”系列引发时尚界热议:真丝雪纺上的牡丹纹样若隐若现,花纹装饰与苏绣技法相映成趣。这场由苏绣非遗传承人邹英姿与民族时尚品牌EP雅莹联手打造的时尚盛宴,在时装周上绽放魅力光彩。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针法闻名于世。邹英姿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新求变,独创“滴滴绣”“英姿绣”和“英姿劈针绣”,突破传统针距限制,实现刺绣从工笔到写意的跃迁,相关作品屡获国内外展会大奖。


在守艺与破界的平衡中,邹英姿完成非遗的时尚突围,通过与知名IP、时尚品牌等联名,推出一系列非遗主题作品,极大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新鲜感和个性化的追求。近日,联动雅莹推出的高级成衣系列,以国花牡丹为灵感,以“紫色”为主基调,融入印染、刺绣、手工钉珠等传统工艺,作品呈现出兼具传统和当代的摩登新姿,印证了非遗时尚化的破圈力量。
每一针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线都在编织未来。邹英姿的绣绷上,丝线正串起文化传承的经纬——如今,邹英姿刺绣工作室已发展成为非遗创新孵化平台,积极培育青年绣娘,让古老针法在现代化浪潮中续写传奇。
PART.03
指尖上的国潮密码
宝相花纹古法荷包、菱格四合如意宋锦福袋、一路平安手工车挂……在苏州排(回)须技艺非遗传承人施建萍的手中,数百股丝线交织成流苏轻颤,庄重典雅的造型中流淌出灵动的韵律。“这种流苏确切地说叫‘回笼须’,每一根须都由两股以上的丝线交替拧成。”这位技艺大师精通以不同材质的线材制作回笼须,能根据传统技艺和博物馆藏研发复原多款传统流苏,已多次与故宫博物院等文旅单位展开合作。


“流苏不再是妈妈辈的专属,年轻人也能穿出古风时尚感。” 在坚守匠心的同时,传承人积极以Z世代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将千年流苏工艺转化为潮流配饰。她在设计中融入中国结、龙纹等元素,打造宋锦扇套、古法荷包等一系列产品,通过撞色搭配、迷你尺寸等创新,使其成为汉服穿搭、日常通勤的点睛之笔。
目前,工作室将目光瞄准电商平台,爆款“传统古法手工流苏挂坠”成为汉服爱好者街拍的必备单品;延禧攻略原版古法荷包受到剧粉广泛追捧……这是年轻人用消费投票的文化认同。当非遗产品同时满足社交打卡、日常实用、文化表达三重需求,传统工艺便自然流淌进现代生活。
从宫廷造办处的传统工艺,到年轻人追捧的国潮配饰,那些流转于指间的丝线便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品,而是连通古今的文化纽带。
当非遗资源嵌入现代产业链条,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互为支撑,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产生共鸣。姑苏古城创新推动非遗资源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系统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得益彰的特色路径。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编辑: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