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梅欣 编辑/张广凯)
经历多次IPO资料失效的悍高集团,4月终于深交所完成首发过会,距离正式上市已经近在咫尺。
悍高集团是国内从事五金行业的和户外家具的头部企业,特别是在五金行业,悍高集团近年来的市占率均能超过5%,这在极为分散行业内已算得上是较高比例。
不过,悍高集团的上市道路颇为坎坷,早在2023年初,公司就尝试冲击IPO,但在此之后多次受到监管层的意见函,要求公司说明内外关联交易、销售和采购模式合理性等多方面问题,在此之后又经历财务资料过期等问题,迟迟未能实现上市。
在经历了20多个月的漫长推进之后,悍高集团终于在4月首发过会,完成了上市前的“大考时刻”。目前公司还需要等待上市定价,以判断资本市场对这家五金企业的认可度。
零散行业的头部企业
尽管五金制品行业产值在2022年就超过了1600亿元,市场规模庞大,但由于企业较为零散,并且国内大部分企业以代工为主,企业规模较小,同质化情况严重,因此能从行业中冲出的头部企业并不多,行业中仅有坚朗五金、海鸥住工等少数几家国内上市头部企业,百隆、海蒂诗等欧洲进口品牌在国内市场仍占据高端市场份额。
《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到2023年末,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金属制品业企业的平均总资产规模为1.21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1.28亿元,平均利润总额为600万元,可见行业分散程度之高。
悍高集团是少数“杀出重围”的企业之一。这家总部在佛山的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产品为家具产品中的五金配件,包括收纳、厨卫、基础、庭院户外五金件等等,例如拉篮、水槽、铰链导轨灯产品,并为家居企业提供生产配件。
这一产品定位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佛山是广东地区知名的家具、家电生产地,对五金件有大量需求。悍高集团创始人欧锦锋在当时瞄准这一细分领域,借助家具行业大发展的阶段,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公司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2.2亿元和28.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2.78%;营业利润分别为2.28亿元,3.83亿元和5.9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3.29亿元和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1.83%。到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今年一季度行业整体出现的下滑,在招股书中,悍高集团今年一季度的“逆势上涨”显得尤为抢眼。
根据最新公布但尚未经审计的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公司1-3月营业收入约在6.14亿元—6.72亿元之间,同比增幅能达到24.2%—35.99%;归母净利润约在1.13亿元—1.27亿元,同比增幅在36.88%—54.33%。
悍高集团表示,一季度业绩的增长,一是由于铰链、导轨等基础五金产品实现全链条自动化生产,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并扩大了产能,预计基础五金收入会带来同比大幅增长;二是由于行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集中度逐渐提高,营销体系完善提高了线下渠道收入;三是由于市场对中高端家居五金产品需求扩大。
高速增长的营收和利润能持续吗?
不过,漂亮的业绩表现,也同样引得上市委的问询。要知道,从家居行业整体趋势来看,以房地产发展带动的装修需求整体减弱,头部定制家居企业业绩整体下滑,在此情况下,一家五金企业为何还能保持业绩持续上扬?
对此,上市委要求悍高集团结合行业特点、客户开拓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原材料价格变动趋势、新增订单、境外销售情况等,说明发行人期后业绩的稳定性。
事实上,悍高集团在招股书中也提到业绩存在的波动风险。由于近年来公司业绩增长较快,但如果发生整体环境发生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共引紧张或下游供应需求变动等因素,而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公司业绩增速或营收利润规模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由于五金制造的行业属性,悍高集团和OEM厂商生产需要的铁、铝、不锈钢等原材料,都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原材料成本及OEM成本合计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7.69%、76.71%和77.49%,成本占比较高。如果遇上原材料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对悍高现有的利润表现将会造成侵蚀。
而当前的境外销售比例,也是悍高集团隐形风险。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在欧洲、北美、亚太和拉美市场都在寻求经销商,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模式的收入分别为3.04亿元、2.7亿元和3.5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9.04%、12.35%和12.58%,是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由于汇率变动因素,期内产生的汇兑损益分别为-609.04 万元、40.24 万元和-392.41 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96%、0.12%和-0.74%,已经呈现出对利润表现的影响。
尤其是在关税贸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如何解决境外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悍高似乎也还未能给出更好的解法。
对于悍高集团而言,在近年家居建材企业普遍“上市难”的情况下,仍能登陆A股市场实属不易。但过往上市家居企业的经历也提醒着这家传统五金制造企业,上市并不意味着走向成功终局,而是更多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