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18日讯 (记者 吴艳萍 李文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实践正书写着一个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故事,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8月8日,临沂市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系列第四场见面会在蒙阴县召开,共同探讨蒙阴在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

作为市级优秀头雁人才代表,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蒙阴县泉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方国明用三十余年的坚守,将不足300人的小山村建设成为和谐秀美、繁荣富裕的“全国文明村”,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共同富裕协同并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1993年,方国明刚上任时,百泉峪村还困在“靠山吃山”的老路上,村民们依靠开山取石换取微薄的收入,山体被凿得满目疮痍,土地贫瘠导致粮食歉收,“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成了当时的真实写照。面对村民人心涣散,集体账目混乱,进村道路泥泞等诸多难题时,方国明带领党员干部带头立规矩、当先锋、干实事,带头清欠账款、捐钱修路、整治环境。争取了污水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等项目,建设了月处理120吨的污水处理站、整治3条河流,维护68处大小泉眼,实现了户户通、5G网络全覆盖,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美化了村庄环境,干实事凝聚了民心,百泉峪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省十佳旅游特色村”“全国文明村”。
2004年,方国明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毅然关停了12座矿坑,带领党员群众填渣栽树80万棵,修复深坑蓄水成景,用生态修复的决心换来了长远发展的可能。以此为基础,百泉峪村依托党支部领办的泉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持续放大生态优势,累计发展果园1600亩,让森林覆盖率从16%跃升至95%,真正将“矿山伤疤”修复成了“生态宝库”。

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了最宝贵的资源。在方国明的推动下,村里吸引社会资金建成蒙山养心园民宿,吸引在外创业青年回村发展星级农家乐38家,更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民宿、采摘园、艺术馆等150多家,由合作社实行“六统一”规范管理,让游客来得安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每年接待培训研学及游客20多万人次,社员户均年增收30万元。

为实现长远发展,方国明坚持做好“山水共富”。利用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在全省率先发布首份村级GEP核算成果,生态价值达7270万元,通过“民宿贷”“果篮贷”“古树名木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从银行贷2480万元,升级了民宿和农家乐,扩大特产展销馆,带动蜜桃、板栗、艾草制品等农产品宣传销售,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56.1万元,让绿水青山变成“钱袋子”。

方国明表示,下一步,百泉峪村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振兴“三步走”战略,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响百泉峪生态旅游品牌,让共富的道路更宽。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51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