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通缉犯”账号被封:“颜值+犯罪”不能当作网红资本

时间:2025-04-30 07:45:00

近日,抖音平台对“最美通缉犯”卿晨璟靓的账号作出无限期禁言、取消营利权限并抹除粉丝的处罚。2018年,她以高颜值通缉令意外走红,出狱后再以“大牢出来的女人”为卖点直播吸睛,这位“犯罪网红”的故事演变为一场闹剧。颜值与犯罪并存,这种靠猎奇感出圈的“流量密码”绝对要不得。

卿晨璟靓的走红,本身是病态审美的体现。从主动使用通缉令照片作为账号头像,到在直播中刻意强调“男女分开关押”“减刑很难”等狱中细节,她精准把握了部分网民对“边缘人生”的窥探欲,以及对“高颜值女囚”的不良想象。这种将个人污点转化为商业资本的操作,本质上是对法律尊严的践踏。 卿晨璟靓现象并非孤例。曾四次进监狱的周立齐,因一句“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走红,喜提“窃格瓦拉”封号,出狱后竟有几十家网红公司抢着跟他谈合作。部分刑满释放人员将犯罪经历包装成“流量密码”,这种行为无疑会严重侵蚀社会价值观。

首先,扭曲了公众对犯罪的认知。当诈骗、牢狱之灾被美化成“个性标签”,法律的震慑力就会被削弱。曾经的犯罪履历,无论如何都是黑点而非卖点,怎能大谈特谈?那些很“刑”的不堪过往本身就错了,若持续消费之,则是错上加错。从“里面”出来,最需要低调蝶变重生,而不是对这段弯路大肆宣扬。犯罪经历从来都不酷,公然拿出来炒作,是对公序良俗的挑战。

并且,涉及对“人设”的过度使用。流量世界里,“卖人设”成为一种走红的终南捷径,伴随而来的“塌房”也比比皆是。“人设”上的出奇制胜也有边界,对于前科人员,人们更愿意看到他们改过自新、变得优秀之后,再用当年经历劝诫大家引以为戒,而不是将“犯过事”本身作为一种流量叙事。

此外,也是“颜值经济”的误入歧途。外表美重要,心灵美更可靠。颜值,需要用在正地方。曾经有过一场现象级的“丁真式走红”,藏族男孩丁真因其清澈而富有野性的气质一夜成名,他的走红还有力推动了家乡理塘的旅游业发展,这样的靠颜值走红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若高颜值背后,潜藏着晦暗的人生故事,带来令人唏嘘的感叹,这样的走红不要也罢。

“犯罪网红”的故事,某种程度上也提示了他们面对的困境。

社会需要建立更精细化的规则体系,既防止有人将犯罪历史异化为“逆袭神话”的素材,又避免用“终身污名化”阻断更生人士的社会融入通道。在目前的招工市场上,一个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可能会面临再就业难题。相关部门也在研究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让相关犯罪人员能够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让自新路越走越宽。

卿晨璟靓的账号被封,不是一场简单的“网红凉凉”,而是法治社会对“畸形流量”的又一次校正。这场闹剧也给所有人提个醒:流量可以制造明星,但不能让是非颠倒;颜值可以吸引目光,但动摇不了对善恶的基本判断。尽管个别人对狱中生活感到好奇,但切记“手里呀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的生活只能与苦涩相连,并不值得去关注和消费。

(荔枝锐评,作者闫峻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