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送服务!广东大学生赴疆青春实践暖人心

时间:2025-09-08 20:55:00

从岭南到边疆,跨越4000多公里,广东高校实践团队送来优质医疗、文化服务。

8月27日至9月5日,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的指导下,共青团喀什地区委员会与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五邑大学组建团队奔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行动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青春答卷。

五邑大学实践队成员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给孩子们上普法课

医疗援疆护光明

新疆喀什地处帕米尔高原,高海拔、强紫外线、干燥气候导致干眼、白内障等眼病高发,眼健康问题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的“心头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召集援疆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眼科学研究生组成实践队,携5G眼科智能巡诊车深入疏附县校园,为当地师生送去优质诊疗。

其间,实践队为疏附县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三小学约500名师生完成视力检查、裂隙灯诊断、眼压测量等专业筛查,现场提供诊疗建议,赠送眼药水并指导使用ChatZOC眼病智能诊疗平台。同时,依托5G技术实现检查结果实时记录与解读,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眼科服务。

在疏附县第一中学,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实践队给同学们测视力

“以前不知道孩子近视度数涨这么快,今天医生不仅查了视力,还教我们怎么督促孩子做眼保健操,太实用了!” 疏附县第一中学的家长麦麦提江不停地向实践队师生道谢。

教育帮扶启心智

“同学们看,这是塔里木盆地,就像一个大碗,装着新疆最美的沙漠和绿洲……”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华南师范大学赴疆“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成员王余洋、王思琪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地理课——孩子们人手一盒橡皮泥,亲手捏塑出高原、山地、盆地、沙漠等多种典型地形地貌。在“揉、捏、压、刻”的趣味动手过程中,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直观可感,孩子们也对广阔多样的祖国大地有了具象认知。

华南师范大学实践队在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与学生开展趣味橡皮泥地形探索

实践队以“红领巾小课堂”为载体架起文化桥,为边疆学子开设主题教育、科学探索、文化实践、体育与心理健康等四大类课程,通过推理构造、实物演示激发科学兴趣,在趣味互动中帮助当地学子增强文化认同。

此外,实践队还开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喜迎十五运 全民齐参与”等社区实践活动,借助汉字典故分享、健身操教学、传统文化体验摊位等形式,既丰富边疆居民的闲暇生活,又搭建起交流互通的桥梁。

华南师范大学实践队在吾库萨克镇中心小学开展舞狮基本动作教学

文化交融促团结

在阿瓦提中心小学,五邑大学“同心筑梦”实践队的石榴籽墙绘引来小朋友们围观。孩子们指着鲜艳的壁画,兴奋地分享着“石榴籽抱团”的寓意。

实践队以侨乡文化为主题,为当地小学生们设计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文化课:“剧本杀+拼图”的趣味活动,带领孩子们边玩边学开平碉楼的建筑智慧;林基路事迹专题课,娓娓道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等等。

同时,队员们走进阿瓦提乡的乌鲁格尤勒村、阿萨新村和托克扎克镇的阿亚格曼干村,与村民一同摘桃、采菊、拉家常,通过实物指认、发音比对、情景对话等多维教学法,让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融入日常,变得轻松亲切。

据悉,近年来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共同指导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五邑大学等多所高校,共计180人在暑期前往新疆喀什、兵团第三师等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更多青年扎根边疆、服务边疆,为新疆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注入青春动能。

文、图|记者 鄢敏 通讯员 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