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位志愿者的云南奇遇:当山海相遇,爱有了形状

时间:2025-07-15 12:14:00

因为山区苗寨的生源日渐减少,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罗坪小学接到了上级单位的正式通知——这个学期结束后,学校将被撤销,所有孩子并入其他学校就读。尽管如此,在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昭通市闵行小组的协调下,34位一心慈善基金会的志愿者跨越2000公里,与罗坪小学的孩子们一起收获了许多值得珍藏的温暖瞬间。

《一颗种子》是一堂音乐舞蹈创意课,由两位来自上海的专业老师精心编排设计。跨界音乐人张康明老师说:“来之前,我想这是一个能够把音乐从我们所谓的文化艺术发达地区带往云南的机会。但通过这两天的课程,我甚至觉得针对这里的小朋友的艺术教育,可能更有延展性。他们在大山里面无拘无束,天真烂漫,自然淳朴。我和彭老师的课,她是主讲,我只是安静地弹琴,但在我和孩子们没有语言接触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会给我很多小红花。”

音乐在这里,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然生长的。

人脸彩绘被安排在教室走廊的一角,下课铃一响,立刻成为最热闹的地方。两位志愿者用画笔的魔法,为孩子们穿上了梦想的圣衣,让起初还略带腼腆羞涩的他们,有了与陌生人眼神交汇的勇气和力量。

一位五年级的学生描述自己的家庭: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改嫁了,家里爷爷、奶奶都有严重的慢性病,我父亲身体也不好,仅靠他打点零工维持一家人生活。她的心愿单写的是:课外书、彩笔、笔记本。令她惊喜的是,这份心愿在乐学营第一天放学后的家访中,就实现了。

罗坪小学所在的蝴蝶苗寨,有许多角落都能看见这样的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沪滇协作 上海援建”的字样,它记录着沪滇协作28年来一批又一批援滇干部的辛劳和成果。短短两天时间,山寨里的村民得知志愿者是从上海来的,都会更添了一份亲近和信任。

无论是乐学营课程的设计,还是走访慰问困难家庭的连线,这每一个动人瞬间的背后,都有援滇干部奔走的身影。他们像一根根红线,串起了黄浦江畔的爱心与金沙江边的期盼。正如一位志愿者在日记里写下的:沪滇协作不是名词,而是现在进行时——正在进行的热爱,正在发生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