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封开:“人大代表+法院”多元解纷 夏日融冰不“蕉虑”!

时间:2025-07-09 17:07:00

“多亏了陈代表和姚法官,帮我们解开了‘蕉虑’,理清了糊涂账。”

炎炎夏日,一场特殊的“老友会”在肇庆封开法院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上演,原本见面就争得面红耳赤的老徐和老苏这次相视一笑,冰释前嫌。

“蕉虑”何来?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姚锡怡法官的办公桌上,一份标着民间借贷的卷宗静静摊开。

“标的额不大,5000块,又是老友,咋就闹到法院了?”法官翻看卷宗,眉头渐渐皱紧,“看材料,老徐催得急,老苏却一直没动静,这背后怕是有隐情。”

果然不出所料,当老徐和老苏被请进调解室,两人刚一照面,气氛就僵住了。

老徐满脸委屈:“法官,这道理多明白啊!他去年向我借5000块说是租香蕉棚场地急用,承诺收完香蕉就还钱,到现在硬是一分没给!”

老苏闻言急红了脸:“我是赖账的人吗?你怎么不说去年说好合伙收香蕉,我的分红呢?现在影子都没一个!”

话音未落,老徐立刻反驳:“分红是分红,借钱是借钱,两码事!”

你一言我一语中,二人互不相让。原来5000元借款背后,还横着去年合伙做香蕉生意未了的分红账。

姚法官心里顿时明朗——判决还款简单,但衍生的矛盾会越来越多,上诉、另案起诉、申请执行……“法结”只会越系越紧。当务之急还是争取调解化解“蕉虑”、解开二人“心结”。

代表“融冰”

今年6月,封开法院创新“人大代表+法院”多元解纷模式,选聘37名人大代表充实到特邀调解员队伍之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通达社情民意等优势,构建“代表说理+法官释法”的联动优势,将富有泥土芬芳的“枫桥经验”实践落实落细。

面对这起纠纷,姚法官立即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县人大代表陈挺松,这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村干部,同时还是香蕉收购行业的行家里手。

姚法官当机立断,邀请陈代表参与此案的调解工作。

“老哥俩,先别上火!”陈代表还没坐下,带着泥土气息的亲切乡音就先到了。“大家合伙做香蕉生意,多少年兄弟情分,莫伤了感情。”他像拉家常一样,坐到老徐和老苏中间,安抚二人的情绪。

二人神色稍缓后,又说起去年那笔“糊涂账”,陈代表马上切入正题,仔细翻看起收购和进出货的单据,再用最通俗的语言把每一笔账算得清楚明白。“喏,老徐你看,这笔收购单子是这么写的……老苏你也别急,去年的行情我记得,那次收成确实不算好……”

不光算账,更讲情分:“老徐啊,生意人最重信誉,你拖欠分红,传出去谁还敢合作?”

转头,陈代表又轻拍老苏的肩膀劝道:“做生意没有只分红不担亏的道理,去年收成确实不好,分红能降一些?”

句句乡音,字字入心,像一阵温润的风,吹拂着两人心里那层隔膜的坚冰。

新季还搭伙!

看着气氛逐渐缓和,姚法官顺势释法道,“老苏,借钱还钱这是法律义务,逃避不了。”“老徐,收香蕉生意的收益分配,该给老苏的,你也得给。”

老徐脸上倏地红了,老苏也低头搓着裤缝上的泥点。

陈代表适时接过了话头:“借款需还,分红也该给,若两笔抵消,今天就能案结事了!”

一阵赧然后,二人随即用力点头。

“嘟!”一声轻响,是计算器归零的声音,也像按下了一个重启键,指尖轻落,一笔笔账再次清晰呈现,最终计算出老徐应支付老苏的分红款为2000元。

看着计算结果,老徐第一个开了口,语气平和了许多,“这样吧,分红2100元,抵掉5000块欠账,老苏你再给2900块,咱两清!”

“我这就转!其实早想还钱了,就是咽不下那口气。”老苏掏出手机。

“嘀——”随着到账提示音清脆响起,两起纠纷像盘绕多年的老蕉根终于松开纠缠,两只布满老茧因纠纷短暂疏远的手再次握在一起,走廊传来朗朗笑声。“新蕉季咱还搭伙!”

“蕉”虑终解,“心结”化开。

今年6月,封开法院还在全县16个镇街人大代表联络站和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两个派出法庭设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

近三年,该院联合各诉调对接机构调解各类案件共1930件,调解成功881件,调解成功率达45.65%

来源:肇庆中院 封开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