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帅
4月10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电视门户上线仪式在广州举行。这是广东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举措,也是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大事要事。上线仪式活动明确了广东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四个基础”和“五项举措”,以及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和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四点期望”。
教育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益融入教育全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在线课程打破时空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人工智能助力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教育数字化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建好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为各地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方向指引。广东作为经济强省与人口大省,也深刻认识到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关键意义,正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科技与经济优势,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力求在教育数字化的赛道上走在前列。
早在2023年,广东省教育厅就印发了《广东省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7)》;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也强调,促进教育数字化升级发展,进一步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近年来,广东在教育数字化领域动作频频,成果显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提升教育网络带宽,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教育数字化搭建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补齐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短板,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教育红利,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上,广东积极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全员全流程深度应用,建立“五级贯通”服务体系。借助该平台,海量优质课程资源走进千万课堂、千家万户,教师可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不仅如此,广东还发挥科技企业密集优势,推进前沿技术赋能教育场景,探索AI+教学、教研、管理新模式,让教学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当然,广东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存在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发展水平仍有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也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
面对这些挑战,广东精准施策,提出将实施“加强教育新基建支撑力”“提高平台智能化服务力”“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强化优质内容供给力”“激发湾区合作创新力”五项举措,从软件和硬件建设、平台建设及应用、教师技能培养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还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小学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在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先行先试。
科技浪潮席卷世界,数智时代正破土而来。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广东建设教育强省的必由之路。可以预见的是,教育数字化不仅能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还能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立足“四个基础”、做好“五项举措”,广东定能在教育数字化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书写教育强省建设的崭新篇章,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编辑:严哲川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