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鲁展风采丨张承慧:为新能源系统控制拓荒引路

时间:2025-04-07 07:01:00

“做好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储备,当国家和产业实践需要时,我们的研究成果‘管用’。”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能源控制国家级工程中心主任张承慧,扎根新能源系统控制领域30多年来,立足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带领团队先后攻克新能源高可靠并网、高质量发电、高效率利用等难题,三次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88年,毕业留校任教的张承慧认识到,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他毅然选择了当时比较冷门的新能源系统控制研究领域。

“新能源发电的并网控制并不简单,不但需要瞬间精准感知电网相位、频率和幅值,而且要求新能源经变换后的相位、频率与之严格同步。”为实现新能源可靠并网,张承慧细致地推演新能源并网交互模型及控制算法,率先突破新能源并网非线性变增益控制理论及技术,带领团队自主研发适应我国国情的新能源并网装备,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可和产业界广泛应用,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力系统也面临电网电压波动、畸变等电能质量控制新挑战。张承慧又带领团队着手研究适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治理装备,发明了高压大容量混合拓扑、精准均压控制技术和系列系统控制与调制技术等,并与企业合作成功研发35kV百兆乏级直挂式电能质量治理装备。这一研究成果解决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精准控制难题,成为我国抵御新能源电网电压波动和畸变的利器。张承慧因此以第一完成人,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削峰填谷,才能更好驾驭新能源。”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对新能源电网平抑波动、调压调峰、削峰填谷意义重大,但由于其工作机理复杂、安全风险高,研制难度极大。张承慧带领团队与多家合作企业协同攻关,成功实现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级测试-装备级制造-场站级管控”全链条创新突破,研制出大容量储能及测试系统等新产品,并进行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张承慧因此以第一完成人,荣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身为教育科研工作者,张承慧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着力开展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打造优质课程、培养青年科研力量,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张承慧表示:“我和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培养一流人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全力做好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储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急需,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董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