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注意商品金融化对价格体系的严重冲击问题

时间:2025-04-02 08:21:00

来源:馨月

一揽子增量政策是在特定时期对我国经济的保驾护航政策,这一政策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两方面:一是内部房地产等过度金融化的负反馈,二是应对美国挑起的大国博弈与贸易战等。

在为我国经济保驾护航过程中,政策的最核心要点之一是警惕金融化对商品价格体系的严重冲击,防止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防止金融资本长期打劫市场并严重侵占实体资本,给实体经济一个相对稳定的成本区间与利润空间,给实体经济一个比较稳定的休养生息周期,如此才能稳定国民经济,才能促进就业与提高居民收入。

我国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本,金融业应坚决为实体经济服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关于这一点,在A股与商品期货等市场中表现都非常突出。

在A股市场中,沪深两市主力资金长期不懈的套现,这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们的大规模套现过程,反映了金融资本的大肆套现过程,这不仅是在掏空广大投资者的口袋,也是在掏空上市公司的口袋,这般向金融资本输血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将进一步加速市场两极化过程,若A股市场表现不佳,消费递减问题会继续恶化,宏观经济又如何能够持稳呢?

先放下金融资本在A股市场中长期的套现问题不表,再看看大宗商品市场的问题。如今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主要表现为价格两极化:一方面是金银铜等战略资源价格的整体大幅上涨,这主要是大国博弈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化工品与黑色系等价格的极限下跌,这是令人费解的问题,虽然这里有市场供需因素主导,但市场需求不振就意味着价格向极限低位运行吗?就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吗?

正常而言,当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极限下跌时,一方面行业与企业要控制产能稳定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国家当顺应大宗商品价格的极限下跌期,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以维护产业安全,而加速低成本建设,对国家、企业、居民多方都有利。但事实上是钢材、煤炭、玻璃、纯碱等商品明显缺乏系统性控制,从而被金融资本操控,利用产能过剩等问题在大宗商品市场中恶意做空,导致市场价格暴跌,这不仅屠戮了期货投资者,更为关键的是给我国一系列产业链都带来了严重威胁,这种商品金融化现象是不可能维护经济稳定的!

一个房地产过度金融化问题所带来的教训就足以深刻了,其后果是我国几乎触发了系统性危机,即便在如此深刻的教训下,商品期货市场依然没有接受任何教训,依然在多空恶炒,引导市场价格走向极端化,请问在如此剧烈的价格两极化过程中,各行业如何控制成本?实体经济在失去了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又如何能够稳定!而这样的肆意炒作,则令国家、企业、投资者等多方都遭受到严重损失,唯有金融资本得利,这是稳定实体经济的战略吗?

好政策要对症下药,要了解实体经济的问题根源,要节制商品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才能有序稳定实体经济,所以我国要在价格体系上多下功夫,不要将美国的那一套搬过来,美国的实体经济空心化就是金融化造成的,其中就包括大宗商品过度金融化的问题,所以我国要接受内外部金融化的深刻教训,要限制商品期货市场的恶意操控行为,市场自由不是金融资本可以为所欲为的幌子,先要稳定价格体系再去谈实体经济的稳定性,这是因果关系!(本文系馨月说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新浪微博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