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沈家炜
当药学智慧邂逅田间地头的菌菇芬芳,当廉洁清风吹拂乡村振兴的产业沃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塔山社区通过“党建”带动“团建”,联合浙江工业大学兴药廉药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塔山兴农菌菇食用菌场,在菌棒林立、菇香四溢的棚舍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7月5日上午,舞阳街道团委、食安办、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塔山社区居监委、塔山社区团支部、塔山社区关工委、舞阳成校在塔山兴农食用菌场开展Ta一家:清风育菌,“廉”动药香主题活动,以青年视角,解码数字时代下,廉洁治理如何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注入“防腐保鲜剂”与“生长催化剂”。
菌棚里的“药学课堂”与“治理之问”。社区携手实践团首站深入兴农食用菌基地。在党员“新”农人张毅超的带领下,社区与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从菌种培育、培养基质处理的全过程。张毅超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基地的主打品种——灵芝、猴头菇等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的珍稀菌类。他特别强调:“我们种的是‘健康’,更是‘良心’。从源头菌种的选择、培养基质的有机无污染,到生产全程的规范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最终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本身就是一种‘诚信’和‘自律’。”
菌棚里的“廉洁密码”与“清风药香”。在随后的深度访谈中,张毅超与实践团学子们分享了他眼中的“廉洁”与“产业兴”的紧密联系。他总结,数字监督是“防腐剂”,“清廉文化”是“培养基”、“阳光居务”是“定心丸”,三管齐下给基层权力运行装上了‘高效过滤器’,确保惠农政策和资源真正用到刀刃上,用到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这为像我们这样的农业主体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发展土壤。作为扎根乡村的涉农企业,“小微权力”运行的规范透明与否,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的信心!
社区与学子的“菌廉共育”新视角。社区与实践团的药学学子们通过塔山社区党委书记施云峰对此次活动的总结,捕捉到“廉洁治理”与“菌菇产业”的深层关联,并运用专业视角进行解读:“精准选育”如“干部选拔”, 如同基地严格筛选优质、高产的菌种,廉洁高效的基层治理同样需要“选育”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这是产业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党员张毅超也表示:“无菌操作”似“规范用权”: 菌菇生产对无菌环境要求极高,稍有污染便前功尽弃。
此次活动结束,走出飘散着菌类特有清香的菇棚,实践团学子们的心中已播下更深的思考。塔山社区与浙工大兴药廉药学实践队的这次探访,不仅是一次产业认知的拓展、一次药学知识的实践,更是一堂扎根泥土的“廉洁治理”现场课。他们看到,“廉”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乡村产业发展血脉的“健康基因”;数字技术不仅是“监督之眼”,更是护航特色农业行稳致远的“智慧之盾”。当青年学子的“药韵”智慧与基层的“廉治”实践在德清希望的田野上相遇,“廉心济世,药韵兴农”的愿景,正如同那破土而出的菌菇,在清风朗照下,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共同书写着数字时代乡村振兴的德清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