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第五,死亡率第二,只因发现太晚!专家解读肝癌早诊早治“密码”

时间:2025-04-23 19:23:00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摄影记者 刘中灿

通讯员 罗俊华 王芳

根据4月12日公布的最新湖北肿瘤登记数据显示,虽然肝癌在湖北省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五位,而死亡率却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如何保护好肝脏?肝癌如何早发现早治疗?肝癌一旦是中晚期就没办法治疗了吗? 4月22日,“323攻坚-癌症防治专家谈(第二季)”的第四场,聚焦了“癌中之王”——肝癌。湖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熊锐做客直播间,揭秘肝癌的早诊早治“密码”。

肝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得太晚

一提到肝癌,许多人都会闻之色变,称其为“癌中之王”。肝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熊锐解释:“肝癌是一种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三种病理类型,最常见的诱因是由长期的慢性肝病,如乙肝、丙肝或酒精肝导致的肝硬化逐步发展而来。”

据熊锐介绍,中国肝癌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人缺乏早期体检,一经发现75%-80%的患者均为中晚期,初诊可切除率仅20%左右。但早期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期80%左右,但整体5年生存期(2023年数据)仅为14.1%,5年复发率高达60%-70%。

湖北最新肿瘤登记数据显示,肝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五,而死亡率却高居第二,仅次于肺癌。这一数据背后,透露出肝癌的凶猛与无情。熊锐分析,肝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我国是乙肝大国,每年新增病例41万左右,且大部分患者未经过正规检查及治疗,耽误了病情;二是患者缺乏体检意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三是肝癌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强、治疗难度大。

然而,熊锐也强调:“肝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得太晚。如果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那么肝癌的治愈率将大大提高。”

肝癌并非悄无声息,留意这些信号

很多人认为肝癌早期没有症状,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熊锐说:“虽然肝癌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仍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患者可能会感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或是间歇性的,或是持续性的。还有人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容易被当作普通的肠胃问题而忽视。另外,乏力、消瘦也是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比以前更容易疲劳,体重在短时间内不明原因地下降。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检查,尤其是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

随着病情的发展,肝癌的症状会更加明显。“到了中晚期,患者右上腹的疼痛会加剧,可能出现腹部肿块,按压时能明显感觉到。有的患者还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像浓茶一样,此外,还可能伴有腹水,肚子明显隆起,患者感到腹胀难受。有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波动在37.5℃-38℃左右。这些症状都提示病情已经比较严重,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熊锐提醒。

甲胎蛋白(AFP)和彩超是筛查利器

在谈到肝癌的早诊早筛时,熊锐强调了甲胎蛋白和彩超的重要性。“对于有肝炎病史或者有长期酗酒史、血吸虫肝的人群,需要定期筛查,每6个月检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肝胆B超,可常规筛选出早期肝癌。”熊锐详细介绍了肝癌的筛查方法,“在肝癌的早诊早筛方面,甲胎蛋白和彩超堪称两大‘得力助手’。这两种方法简单易操作、经济费用低、覆盖范围广,乡镇卫生院也可完成。”

甲胎蛋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在肝癌早期筛查和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是特别高,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约有30%的肝癌患者该指标是阴性的。”熊锐提醒,因此甲胎蛋白仅能作为肝癌早筛早诊的参考指标,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特点来进一步确诊。

彩超作为另一种重要的筛查手段,其优势在于无创、无痛、无辐射,且能够实时显示肝脏的形态和结构。“通过彩超可观察到肝脏内是否有异常回声、结节或肿块,从而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肝癌的可能。”熊锐表示。

在直播中,熊锐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曾遇到过一位女性肝癌患者,当时年仅30多岁的她,体检时的肝脏超声发现肝脏上有一个1厘米左右的结节。经过进一步的CT、MRI检查,最终确诊为早期小肝癌。由于发现及时,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多年未见复发。”

晚期治疗进展大,为肝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提到中晚期肝癌,很多人都会觉得没救了。熊锐介绍,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肝癌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显著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存机会。

其中,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是一大亮点。熊锐表示:“这一模式集合了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团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这种模式确保了治疗的全面性和精准性,尤其是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能够综合考虑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另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兴起也给患者带来了希望。“靶向治疗药物能够针对肝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精准打击,抑制肿瘤生长。”熊锐介绍,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肝癌,“2018年之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让肝癌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患者通过新型药物的治疗,从最初的不能够手术切除,到慢慢地可以达到手术切除的要求,进而进行手术切除,最终达到根治的效果,这是以前不敢想的。”

这些新型治疗方法的出现,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显著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率。

微创手术让治疗更加精准、创伤更小

“随着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技术的发展,肝癌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创伤小、恢复快。”熊锐介绍,微创手术不仅减少了术后疼痛、出血和感染的风险,还缩短了住院时间。

熊锐分享了自己成功完成的一例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后第二天就能自己吃东西,微创手术的优势十分明显。它适用于相对早期肝癌患者,特别是肿瘤较小且位置适合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巧,以确保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熊锐还特别强调了患者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关爱支持的作用,这是战胜病魔的重要武器。熊锐分享了几个案例,他们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自身的积极心态,最终获得了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

在直播的最后,熊锐表达了自己对肝癌防治的期望:“肝癌虽然难治,但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肝癌家族史或慢性肝病的高风险人群,更要加强监测。一旦确诊,不要恐慌,积极面对,与医生紧密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心态很重要,乐观的心态是战胜病魔的重要武器。”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