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郑崇选: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时间:2025-04-25 08:40:00

▲《郑崇选: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中共上海市委外宣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与文汇报社联合出品的《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四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崇选带你行走城市,感受文化软实力带来的城市活力,一起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文化实践。



“此刻,在上海博物馆门前,古埃及文明大展已举办多月,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观众的巨大热情。”跟随郑崇选走进人潮涌动的博物馆、走进一票难求的演艺新空间、走进热闹非凡的二次元商场……郑崇选认为,多元多样的文化产品供给生动体现了上海文化软实力,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充分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郑崇选指出,上海文化在历史演进的传承创新中构建起城市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品质,积淀为文化自信自强的丰厚资源,红色文化锻铸了上海文化的精神灵魂,江南文化涵养了上海文化的气韵品格,海派文化则充分彰显了上海文化的开放包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已经无处不在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活起来”,而且做到了“火起来”。



登上武康大楼楼顶,换个角度俯瞰街区Citywalk人群。郑崇选认为,武康大楼及其所在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就是践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的很好案例,秉承“绣花”式的城市治理功夫,持之以恒地系统保护、有机更新,充分尊重原有的城市肌理和海派文化特有的烟火气,让市民和游客不仅看到历史建筑,更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的诗意生活和城市温度。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郑崇选指出,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书展、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等,一个个熠熠生辉的文化品牌是上海文化繁荣发展的显著标识。走进“演艺大世界”集聚区内的亚洲大厦,普通办公楼空间被改造成一个个小剧场,音乐剧、话剧、舞剧等演艺形态同时展现,吸引了许多“追剧”的年轻人。



“类型多样的演艺新空间催生城市文化新生态,上海的演艺市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领跑全国,火出了演艺产业改革创新的上海样本。”郑崇选说,“为一场剧和一场演出,奔赴上海”,这不是口号,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文化日常。新时代的上海文化建设始终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特质,传承中华文明基因,展现上海文化特色优势,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特色城市新文化。



联合出品: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

中共上海市委外宣办

上海社会科学院

文汇报社


制片人:王蔚

摄影:张挺 周俊超 王竟成 陈彦锴

剪辑:王卓

编辑/制图: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